首页 > 宗谱整理
 
河北篇

  1、河北文安《保定县柴氏族谱》

  注释:柴伯生

  整理提供者:旅美华人柴伯生

  原叙 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敬天地不可不敬祖宗敬祖宗不可不知祖宗相传之次序然岁月云遥在前者既属于渺茫在后者复任其沦没夫吾人不生于空桑至传不数叶遂都不复记亿且彼溯河源者由龙门石历大夏康居诸国西抵昆仑而始得发源之自况覃族受姓以至于今是祖宗分寄之身递衍递繁一旦及我之身而顿令世往先人影灭迹消揆诸水源木本之情忍乎哉余族世籍易容其先生于宋元之世者盖无可考至明太祖洪武初余始祖讳景德以贤良方正敕守山东泰安州历官河南许州知州迄今三百年来分支派异家乘一书先达未创于前后进无徵于后将往世之统系莫溯列祖之履历无传余慨然悲之然幼事占毕未获与诸君子考订于一堂迨兵燹之余而吾家之耆宿老成无复存者闲尝检阅书笥偶得列祖名次於寸楮之馀盖先人之所藏而未及示者也余复遍历荒邱丰草间磨碑藓读遗文然后自始以至近代皎若列眉矣按始祖子三人长希高高之后失考者四世次希敏六传至守真真之后失考者三世再次希古古之后先后继承者胥有递稽焉观者见两支之失考不无遗憾虽然彼黄河自星宿发源绵亘数万里而东注之於海其间有现有伏不可谓现者有河而伏者为无河也故子孙之后起者欲绍述往绪亦唯仰溯前模以孝事父以敬从兄又推一本之爱以敦睦宗族遵祠堂於考亭仿义田於文正贫者瞻之才者达之不肖者化悔之则敬祖宗之道在于此而敬天地之道亦在於此矣康熙十年辛亥正月廿四日十三世经国谨识

  原叙断句、分段

  原叙 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敬天地不可不敬祖宗,敬祖宗不可不知祖宗相传之次序。

  然岁月云遥,在前者既属于渺茫,在后者复任其沦没。夫吾人不生于空桑,至传不数,叶,遂都不复记亿。且彼溯河源者,由龙门积石,历大夏康居诸国,西抵昆仑而始得发源之。自况覃族受姓以至于今,是祖宗分寄之身,递衍递繁。一旦及我之身,而顿令往世先人影灭迹消,揆诸水源木本之情,忍乎哉?

  余族世籍易容,其先生于宋元之世者,盖无可考。至明太祖洪武初,余始祖讳景德以贤良方正敕守山东泰安州,历官河南许州知州。迄今三百年来,分支派异。家乘一书,先达未创于前,后进无徵于后。将往世之统系莫溯,列祖之履历无传。余慨然悲之。然幼事占毕,未获与诸君子考订于一堂。迨兵燹之余,而吾家之耆宿老成无复存者。闲尝检阅书笥,偶得列祖名次於寸楮之馀。盖先人之所藏而未及示者也。余复遍历荒邱丰草间,磨碑藓,读遗文,然后自始以至近代,皎若列眉矣。按始祖子三人,长希高。高之后失考者四世。次希敏。六传至守真,真之后失考者三世。再次希古,古之后先后继承者胥有递稽焉。观者见两支之失考,不无遗憾。虽然彼黄河自星宿发源,绵亘数万里而东注之於海,其间有现有伏,不可谓现者有河而伏者为无河也。

  故子孙之后起者,欲绍述往绪,亦唯仰溯前模,以孝事父,以敬从兄,又推一本之爱,以敦睦宗族。遵祠堂於考亭,仿义田於文正。

  贫者瞻之,才者达之,不肖者化悔之。则敬祖宗之道在于此,而敬天地之道亦在於此矣。

  康熙十年辛亥正月廿四日十三世经国谨识

  分段注释、今译段

  《原序》原文:

  天地者,生之本也。祖宗者,类之本也。敬天地不可不敬祖宗,敬祖宗不可不知祖宗相传之次序。

  注释:

  天地,指地球,大地。天,上天,天灵。者,语助词,无意。在这里表示语气的停顿。

  生,生命,生灵。这里指一切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及微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本,根本。 ; 木下曰本。树木的下面是什么?树之根也。故,本者,根也。 ;

  类 ,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种类。类别。分类。人类。这里指人类。是说,我们的祖宗是我们生命根本。

  今译:

  上天和大地是一切生命的根本,我们的祖宗是我们生命的根本。我们敬奉上天和大地,不可以不敬奉我们的祖宗,敬奉祖宗又不能不知道祖宗世代相传的次序。

  第二段

  《原序》原文:

  然岁月云遥,在前者既属于渺茫,在后者复任其沦没。夫吾人不生于空桑,至传不数,叶,遂都不复记亿。且彼溯河源者,由龙门积石,历大夏康居诸国,西抵昆仑而始得发源之。自,况覃族受姓以至于今,是祖宗分寄之身,递衍递繁。一旦及我之身,而顿令往世先人影灭迹消,揆诸水源木本之情,忍乎哉?

  注释:

  然,语助词,用于句首无意义。

  云遥,云,比喻疏远,如:云孙(从本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云壤(指天地;比喻相距很远)。 遥,远,遥远。

  渺茫,;模糊不清;虚妄无凭;难以预期;没有把握;空虚的意思。

  任,听凭,任凭 。 沦没,沉沦;没落。

  夫,发语词,无意。 ; ; ; 吾人,我们。 ; 空桑,佛门,泛指佛神。大乘以观空为入门。 ;

  传,“传宗接代”之传, ; “不数”,不去算计(是谁传到你这里是第几代了。)

  叶,叶序,植物学名词,叶在茎上的排列方式,次序,称为叶序。遂,尽,完全 如:遂夜(终夜)。

  且,况且,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尚且”、“况且”。彼,那,与此相对。

  河 , 指黄河. ; 源,源头。

  溯, su (音,速)。 追朔 。如:推本溯源;上溯(往上寻求);溯回思切(追念过去的心情急切)

  龙门,也称禹门口,位于山西河津县城西北12公里的黄河峡谷中。

  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80步,岩际镌迹尚存。”传说是大禹治水时开凿的,后人因为怀念大禹治水的功德,便称之为禹门,并延传后世。由于禹门是秦晋两省交通要冲的古渡口,

  禹门便称之为禹门口了。

  积石

  据《尚书·禹贡》载,大禹治水“浮于积石,至于龙门”。

  清梁份《秦边记略》云:“盖黄河入中国,始于河州,禹之导河积石是也。”。积石,指小积石山,系祁连山延伸部分,在临夏州西界中南段自南而北走向排列,南起土门关,北至黄河边,是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主要山脉。

  历,历经。 夏,华夏、大夏 ,中国。 ; ; ; 康,安乐,安定。诸,众;各。古代,黄河流域分为多个小国。

  西抵昆仑而始得发源之。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

  而,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在这里表示递进关系。

  始,才。得,得到。发源之, 发源之地。

  自,自从,本来,本是。

  况,通“贶”。赐予 .

  况使臣以大礼。——《国语·鲁语下》

  又如:况施

  覃,tan.音(谈)。意味深长,又如:覃恩(深厚广大的恩惠) ; 族。家族,氏族。

  受 即授,授予

  况覃族受姓

  赐予你这个历史深远的氏族和姓氏。

  寄,托也。 递,顺次,一个接一个, 程度依次加深逐步前进。

  衍, yian (音, 眼) 。散开,扩展。繁,众多。

  旦,天,日 。一旦,,之间。 及,到。 而,转折关联词。

  顿,立刻 。

  如: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又如: ; 顿喝一口家乡水;顿改前非。

  令,叫,使。 影,行影。 迹 留下的痕迹。

  “往”字的变体。查《汉语大字典》( 1975年由周恩来批准集体编写,93年出版,为“国家”重点工程,收字多)亦不录。观上下文,可推定为“往”。但不敢妄加推断。几经周折,终于从“往”字项下所列各体演变中证实,出 处为《说文古文》。此字电脑写不上,。只可影印原字贴上。

  揆,kui ; 音(逵)。度也。——《说文》。揆度,思量。 ;

  诸,众,各。

  木本 , 根。 忍, 忍心。 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的:“ 吗?”

  哉,语气词。《说文》:“言之间也。”表感。今译:

  岁月遥远呀,古人已经十分渺茫,模糊不清了,而我们这些后来的人又任凭(祖宗相传的次序)沉沦,没落。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父母所传之身),各代的相传不去算计和叨念,相传的次序一点都没有了记忆了。而那些寻求黄河源头的人,由山西的龙门和积石山开始,历经安定康居的华夏诸国,向西抵达昆仑山才找到了黄河的源头。 ; 从根本上说,赐予你这个历史深远的氏族和姓氏,这是祖宗授予和委托给你的身躯。支系(传递)越逐步繁衍越繁杂,转眼到了我们这一辈,而你叫祖宗的身影一点痕迹也不留下。想一想,水还求源,木还寻根的常情,难道你忍心吗?

  第三段 原文

  余族世籍易容.其先生于宋元之世者,盖无可考。至明太祖洪武初,余始祖讳景德,以贤良方正敕守山东泰安州,历官河南许州知州。迄今三百年来,分支派异。家乘一书,先达未创于前,后进无徵于后。将往世之统系莫溯,列祖之履历无传。余慨然悲之。然幼事佔毕,未获与诸君子考订于一堂。迨兵燹之余,而吾家之耆宿老成无复存者。闲尝检阅书笥,偶得列祖名次於寸楮之馀。盖先人之所藏而未及示者也。余复遍历荒邱丰草间,磨碑藓,读遗文,然后自始以至近代,皎若列眉矣。

  注释: 余,我,我们。 世籍,原籍,祖籍。 易,州名 。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易水的简称。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易,出代州,经保定之易州、安州至高阳,下与曹、徐、滋、沙诸合。——明·徐向志《读书札记》。 容,即今之容城。容城自汉置县,历史悠久。距今已有00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314平方公里,总人口25万人。位于河北省中部,京、津、保腹地,距首都北京和天津直辖市均为1公里,距古城保定40公里。 盖,发语词,无意。 考,考证。

  明太祖, 明太祖朱元璋(1162-1227),明朝开国皇帝。1368年正月,朱元璋即位称帝,建成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以应天为京师,

  是为明太祖。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洪武初, 应在洪武二,三,四年这三年中。即,1368,1369,1370这三年里。 不会在元年和五年以后。

  讳 hui 音(会)。避讳,禁忌。为了表示尊敬,古代不直呼祖上的名字,但有时又必须呼出,在祖上的名字前加“讳”表示尊敬。 景德 始祖之名。

  贤良方正, 有德行的人;才德兼备的人。

  敕,chi (音,赤)。 皇帝下命令 。 如:敕赐(皇帝命令赐与);敕许(敕命准许)。

  守, 秦代郡的长官名,汉代更名太守。后时作州、府地方长官的省称。被委任在某一方或某一区域负责实施法律或管理的政府主要官员。

  迄今,迄, qi (音,起) 。到。

  派, 人物、事物的系统、流别。乘, 佛教的教派,教义或教法:大乘。小乘。上乘。下乘。 家乘,即家谱。

  先达 先达,先人,即前辈。先达,表示对前辈的尊敬。

  徵, 征兆;迹象。 君子,指人格高尚的人。

  迨,dai (音,代)。等到,达到。

  佔毕,即占毕。佔,zhan (音,占) 。也写作占。 口头吟作,口授 。如 ,一夜无寐,口占几句俚谈,权表谢意。——《西游记》又如: 占毕(诵读,吟诵);占授(口授);占辞(口述言辞)

  燹 xian (音,显)。野火。兵燹 战火。

  耆,耆 qi (音,其)。古称六十岁曰耆。耆,老也。 宿,老的,有名望的人。

  笥 si (音,四)。一种盛饭食或衣物的竹器。笥,盛食器也。——《说文》。如:笥箧(竹制的匣子)。

  楮 chu 音(楚)。 楮树,叶似桑,皮可以造纸。纸的代称 。

  藓 xian ( 音,显)。 :藓苔。

  皎 ,月之白也。——《说文)。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古诗十九首》。清楚;明白。

  列 ,排列。 列眉 原意 两眉对列。文中意为展列在眼前。

  徧 ,遍。

  今译。我的祖籍在河北省易州,容城(一带),再往前到宋朝元朝时的祖辈,没有考证(出来)。到明太祖洪武初年(1369年?),我的始祖景德公因为德才兼备皇帝命他作泰州的知州。(他还)曾经做过河南许州的知州。到现在三百年来,始祖景德后裔的支系异常烦杂。家谱,前辈没有创建,晚辈们也没有要创建的迹象。将来我们这一族系的统系没有办法追溯,列祖列宗的履历将要失传。(对此)我很有感慨,觉得悲伤啊。然而我年青读书时,又没有机会和有志于此事的族人一起考证研究。等到战火熄灭了的时候,我们家六十以上,德高望重的老人已经没有在世的了。闲暇的时候我曾经翻检书箱,偶然得到列祖的名次记载在了不大的小纸片上,这是祖上珍藏多年而没如:;楮先生(纸的别名);楮墨(纸与墨。也是诗文和书画的代称)。有来得及向后人交代的吧。我又踏遍了长满野草的荒丘去寻找碑 文),(在荒野我)磨掉石碑上长满的藓苔,读(那些)碑文。这才从(始祖景德)开始到近代,清楚的排列在了(我的)眼前。

  第四段

  按始祖子三人,长希高,高之后失考者四世。次希敏,六传至守真,真之后失考者三世。再次希古,古之后先后继承者胥有递稽焉。观者见两支之失考,不无遗憾。虽然彼黄河自星宿发源,绵亘数万里而东注之於海。其间有现有伏,不可谓现者有河而伏者为无河也。

  ; 注释; ;

  按 依据;依照;按照。 失考 ;没有考证(出来)。

  胥,胥 ; xu ; (音,徐)。相互 。如:以比追胥之事。——《周礼·士师》。兄弟昏姻,无胥远矣。——《诗·小雅·角弓》。 递,更易,传递。;稽, ji (音,即)。 象树木曲头止住不上长的样子。本义:停留;阻滞。 ; 稽,留止也。——《说文》。

  黄河自星宿发源

  关于黄河的源头历史上曾有过多种说法。早在公元7世纪上半叶,有人提出卡日曲是黄河的正源,但没有被公认。公元1280年元朝的都实和1704年清朝的拉锡,为探求河源曾到达星宿海。因此,星宿海为河源的说法已经流传多年。

  星宿 即指星宿海。

  其间有现有伏《山海经》、《尔雅》有河出昆仑的记载。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后,有黄河发源于于阗,东流至盐泽,再潜行地下,南出为河源的说法(见于《史记·大宛列传》)。这些说法都不确切,但却延续到隋唐。其间有现有伏,即指此。绵亘 ; 亘,gen ; (音,跟) ; ; ; 绵延不断。

  ;今译:据我的考证,始祖(景德)有三个儿子。长子希高,希高以后有四代失考。次子希敏,六代传到守真,守真以后有三代失考。三子希古,希古的后代有的有传宗接代的,也有的没有子嗣。我看到希高,希敏两支失考,令人遗憾。然而,黄河之水自星宿海发源,绵延不断地流经几万里向东注入大海。这当中,(河水)有的显现,有的潜伏于地下。我们不能说显现的有河流,而潜伏地下的没有河流了。(隐喻前代失考,但其子孙仍在延续)

  第五段

  故子孙之后起者,欲绍述往绪,亦唯仰溯前模。以孝事父,以敬从兄,又推一本之爱,以敦睦宗族。遵祠堂於考亭,仿义田於文正。贫者赡之,才者达之,不肖者化悔之。则敬祖宗之道在于此,而敬天地之道亦在於此矣。

  注释:

  绍 , 本义:继承;紧密连续。 绍,继也。——《说文》又如:绍真(继承正统;统下); 绍天明命(承受上天之命);

  述,述,传述;传承;阐述前人成说 。如:述宣(继承和发扬);述修(修治;修明);述附(承袭)

  绪, 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 。如缵禹之绪。——《诗·鲁颂·閟宫》。又如:绪功(未完成的功业;遗业)。

  惟 ,愿,希望 。如 若草庵见毁一节,成功之后,万惟留心。——《英烈传》。又如:惟所欲为(想干什么干什么,任为)

  推,推行,推广施行。 推其所为。——《孟子·梁惠王上》。

  遡 溯的变体字。即溯。 追溯。追念思慕 . 如:学生虽溯洄思切,自念风尘俗吏,末由再睹仙颜,今何幸于此处相遇。——《红楼梦》.

  事, 职也。——《说文》 引申为职守;职责 ;事务。

  敦 ,敦 dun (音 吨 )。厚道。诚朴,宽厚。

  仿,fang (音,访)。仿照 如写学字时的仿影。

  考亭。 即考亭书院。原址在福建建阳城西25公里处的溪山考亭玉枕峰山麓。南宋时,朱熹父亲朱松被秦桧罢官而到这里办学,“接引后进,教诱不怠”。朱熹(1130~10)晚年亦遭权相韩胄贬徙。于是继承父志,返考亭筑竹林(后称沧州)精舍授徒。时朱熹已60多岁,因在外讲学时名闻天下,因此,前来求学的人越来越多。朱熹与学生们生活很清苦,“簟瓢常安,晏如也……豆饭藜羹,率之与共……”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而以居敬主”的观点,把握《大学》中的“诚意”与“正心”、“格物”与“致知”的密切关系,建立起以“道体”和“性命”为核心,“穷理”为精髓,以“主静”、“居敬”、“存养”为功夫,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质,以“为圣”为目的的一套理学体系。朱熹辞世后,他的学说被朝廷确定为官方理论。18年宋宁宗谥他曰“文”,后世称为“文公”。1227年,宋理宗又追赠他为太师,追封信国公。1241年从祀孔子庙、名份排在孟子之后,将朱熹注解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作为训说,刻碑于学宫,作为官方考试对答标准(元、明、清三朝皆沿此制)。1244年,理宗御书“考亭书院”匾赐给竹林精舍。至此,考亭书院始得名。后来,清代康熙皇帝又向考亭书院颁赐匾额“大儒世泽”,以及对联“诚意在心,阐邹鲁之实学;主敬穷理,绍濂洛之心传”。可见考亭书院之名至清代仍为世所重。

  文正,即指范仲淹。范仲淹死后谥文正。

  查,宋史314卷,列传第七十三有: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仿义田於文正”即指“置义庄里中”的的记载。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其父范墉,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范仲淹两岁丧父,家境衰落。他不但从小勤奋好学,而且胸怀远大政治抱负,以天下为已任。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中进士。仁宗时曾任秘阁校理,他为人忠直,极言敢谏,曾被贬河中府通判。仁宗明道二年(1033)任右司谏,景祐年间知开封府,上《百官图》,讥刺宰相吕夷简不能选贤任能,被贬饶州。康定元年(1040),召范仲淹为龙图阁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以防御西夏侵扰,他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卓有成效地巩固了西北边防,声望大增,于仁宗庆历三年(1043)回朝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继而向仁宗提出改革政治的十项主张,这是后人所称的“庆历新政”。这些新的政治措施遭到保守势力的联合进攻,范仲淹被迫离开朝廷,罢去参知政事,新政失败。此后他又知邓州、杭州、青州等地,后病死于徐州。卒赠兵部尚书,谥文正。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崑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奠定了基础。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出自他的《岳阳楼记》一文.

  赡,本义:供给。赡养。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晋书·羊祜传》 如:赡族义田(以谷租收入救济本家、同族的田地); 又如:赡家(养家);赡育(赡养抚育);赡身(养活自身);赡私(赡养身家);赡用(供给费用);赡老(供养老人)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有才能;有本领的人 。

  达, 通达事理;见识高远。又如:达者(通达事理的人);

  达才(通达事理的人);达臣(通达义理的臣子);达言(通达事理的言论);达见(洞晓事物的道理)。通晓事理,理解,明白 。

  如 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王勃《滕王序》。

  不肖, 肖 xue 。 不贤,没有德才的人。 如: " 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不肖,故宜楚矣!”.----晏子使楚。(晏字春秋)。

  化, 变化,转化。 悔,悔改 , 悔过, 改正。 亦, 也 。

  今译:

  所以,子孙后辈们,希望(你们)继续传承前人遗留下来的未竟的事业 ,更希望(子孙后辈)敬仰追寻前辈的楷模。以孝敬父母为自己的职责,尊敬兄长并听从他们的意见。还要在同族中人传扬同根相爱之情,以诚朴宽厚;和善友好(的态度) 对待宗亲,族人。遵循祖上的遗愿,像朱熹那样设立学堂(教后辈去读书),仿照文正公的善举,置办义田,使(柴姓)贫穷的人得到赡养和救济;叫有才能的人通达事理:令无才无德的人得到教化而痛改前非。这是尊敬祖宗的道理和目的,这也是敬奉天地的道理和目的所在。

  2、河北南皮柴氏

  河北南皮柴氏 ,原籍:浙江杭州府仁和县自明永乐二年迁于河北南皮。

  家族辈份:

  一、(得青)

  二、(荣)、华、富、贵

  三、(旺)

  四、英、(俊)、秀、杰

  五、(孟春)

  六、(宜)

  七、信、(好仁)、礼

  八、(仲美)

  九、道善、(进福)、智

  十、(风魁)、连魁

  十一、(明旺)、明得

  十二、(聚宝)、成

  十三、(长安)、长松

  十四、(立泰)

  家族其他情况:我们沧州市还有几个其他的柴氏村庄。

  河南遂平县柴凹村柴氏为柴车(字叔舆,钱塘人)的第二子之后裔,明中期移民于此,一个村现在分成两个村,一个老柴凹,一个新柴凹。

  杭州余杭区三墩明清时属杭州府钱塘县,民国初年,钱塘、仁和两县合并为杭县


上一篇: 贵州篇
下一篇: 甘肃省
邳州 徐州网站建设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关键词: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