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 首 语
吾柴氏系姜齐后裔,源于孔子弟子高柴。高柴孙举,以其祖名为氏,是为柴姓之始。柴举为柴姓始祖。高柴上十代祖高侯,为齐桓公正卿,其墓在山东临淄古墓群中。高侯上十代祖是举世闻名的姜太公。《史记》上说他是东海边上人,年七十避纣于东海之滨,后佐周文武兴周灭纣有功,封于齐,为齐国始祖国君。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有姜太公衣冠冢。
由于山东是柴姓发源地,故将山东柴氏宗谱置于《中华柴氏宗谱》之首。
一、章丘市 刁镇柴家村
在山东省中部的胶济铁路线上有个明水车站,由此北行约四十华里是刁镇。从刁镇西行三里许是柴家村。这个村庄座落在一带广阔的大平原上,土地肥沃,土壤为褐色,水利条件好,盛产蔬菜。居民多为蔬菜专业户,甚勤劳。柴家村的同胞们世居于此,已经是数十代人了。
该村柴氏家谱名为“寿山堂",重修于1909年(清宣统三年)。老家谱有:两部。其一,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初被红卫兵烧毁,幸被有心人藏起一部(祖坟有石’碑也在“文革”中被毁)。
该谱首页文字记载是:
柴 氏 族 谱
开先世系图:此图自一世系起至六世止,乃下五支之综首也。故名日开先。
一世祖伯通,字万隆,配靳氏。明洪武二年从山西枣强县(现属河北省衡水地区)迁来。同来的还有其兄弟伯达、伯能二人。到邹平县柴家店和明集镇柴家村二地方安居。
(记谱时因年久已不知其长次)
伯通子 二世 友,字伦一。配曹、赵氏。
燕
三世(友之子)福德,字永禄。配王氏。
三世(燕之子)福玉、福山、福海
据传说,因当时友、燕弟兄不和,自此不来往。此为长门友的子孙世系。不记载燕的后代子孙了。但燕的后代亦在该村之南居住,人数较少,辈序确长。当然现在两门的人,不记前隙,早已来往了。
四世 巳,字佩可配集氏。
五世 林,字蔚然配张、李、李氏。
六世 (名失传)五子:恕、态、宪、恩、忠(兄弟五人,各有其后)
七世 以“一”字命名
八世 以“草”头字命名
九世 以“三”字命名
十世 以“木”字旁命名
十一世 以“必”字命名
十二世 以“王”作偏旁命名
十三世 以“业”、“干”、“养”不规则等字命名
十四世 以“廷”字命名
十五世 以“有”、“可”字命名
从十六世起以“思”和“汝”两字命名
从十七世起以“广、念、启、象、树、本、惠、荫、寿、履、云、景、统、宗、丕、振”十六字命名。现已传至“寿”字辈。
外迁的有:
(一)从本村迁往寿光的有七世属“一,’字的一宏的后代。即现在寿光的南柴、北柴两村。
(二)从本村外迁到新泰市天宝镇的有十六世的柴法中、柴法圣兄弟二人。
(三)从本村迁到淄博市博山区的南崮山村的有第九代属“三"字的三省的流寓。
历史名人:
柴藻,明万历年间曾任郑州府判官。
柴广鏊,清光绪年间曾任刑部侍郎
户数人口:
本村约300户,约合10人,加上外出的约600多产,约3000多人。
据云:济南市历城区遥强镇境内约有户柴姓。(柴象杜供稿)
名胜古迹:
主要有城子崖遗址(龙山文化)、东平陵故城遗址(汉代)、齐长城遗址、百脉泉、赵八洞石刻造像(六代)等。
土特产品:
主要有明水香稻、龙山小米、章丘大葱,章丘烤肉等。
二、寿光市化龙镇南柴村
(属章丘刁镇柴家村一支)
南柴乡位于寿光县境西部,距县城16公里。东靠丰城县,西与广饶县交界,南与青州市接壤,北依台头镇。南柴村的柴族人占全村人口绝大多数,现有700余户,约合2700余人口。由本村迁往化龙的柴姓有30户,约1多人。
根据章丘刁镇柴家村老谱所载,可知这里的柴氏同胞是由那里迁来。而现在这里的柴族后人因无老谱作据,近年在其村南头路口立一巨石碑,介绍村史云:“始祖柴宏于明洪武年间由山西平阳洪洞迁居于此。因地势低洼,故原名叫柴洼,后迁居于高地,遂改村名为南柴(和北柴对称。北柴现无柴姓人)。这实为口传之误。
1998年5月5日,我来到该村调查访问,向村人展示我从章丘刁镇柴家村所抄录的该村族谱史料,向南柴的柴氏族人说明原由,遂更改其口传之误,以正历史事实。
(柴文清注)
附注说明:
设在南柴村的南柴乡政府,在1994年8月12日,由寿光市请示上级决定,改南柴乡为化龙镇。
(南柴乡书记柴安祥口述)
名胜古迹:
三元王古遗址:在县城西南25华里的三元王村附近。俗名后埠岭,文化层厚约1米半,出土陶器3件,玉器1件。据考证属大汶口偏早期文化。纪城遗址:春秋时纪国都城遗址,在县城南25华里的纪台村。烈士陵园:建于1958年。总面积85亩,纪念亭两座,内有袁也烈的题词碑刻。
土特产品:
寿光大鸡、大葱、韭菜、羊角沟大虾,国内久负盛名、出口国内外。
三、新泰市 天宝镇五村
新泰市地处鲁中腹地,泰沂山脉中段。与莱芜市、沂源、蒙阴、平邑、泗水、宁阳县及泰安市区为邻。现有公路329公里,磁莱铁路穿境而过,境内全长90公里,设有9个车站。天宝镇处于新泰市的西边沿,公路从镇内通过。
该村始祖是柴法中,是由章丘柴家村迁来。迁来的具体时间无记载。原来的老坟上有碑文。“文革”期间被破坏,老家谱不知何时遗失。
排辈用字,从始祖法中的“法”字往下排,依次是:光、念、起、相、夫、本、会、音。目前传到“音”字辈。本村柴族34户,合1人。
编者按:由上可知,其辈字和章丘老谱对照,八个字中有七个为别字.,失去原意。而且章丘柴家村老谱上“荫’’(这里误为“音’’)·字后还有八个字,这里的人不知了。
柴会亮来信云:族谱失去,烦请柴文清老先生告知章丘柴家村族人中年长者或有文化的人的名字及联系电话。这样一可完成我们认祖归宗的心愿。二可互通有无,共同发展。万望柴老先生在百忙中给个信。
(填表人柴会亮 电话0538 7652412)
名胜古迹:
新泰智人化石遗址:位于刘杜镇乌珠台一石洞内。徂徕山摩崖:位于黄花岭乡境内徂徕山东段南侧。隐仙观:座落于徂徕山茶石峪,现存建筑为明代所修。
土特产品:
新泰芹菜:以其纤维少,无杂无丝、细嫩质脆、营养丰富而素负盛名。西瓜:以石莱西瓜、沙坡西瓜名声较佳。前者以个大瓤丰、沙甜可口出名;后者个小,皮薄,瓤沙,甜度甚高。
四、淄博市 博山区崮山镇南崮山北村
淄博市地处山东中部,鲁中山区和华北平原的接壤地带。东与青州市、临朐县接壤,西与邹平、章丘毗连,南靠沂源县、莱芜市,北临桓台、博兴、广饶县。东南西三面环山,地处温暖带,属大陆性气候。地理位置适中,交通十分便利。是山东省铁路、公路交会点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博山区位于该市的西南部位。崮山镇在博山东南。东面与源泉镇相连。公路穿境而过。
支谱前言
始祖家山西,自洪武二年自直隶枣强县迁山东济南章邑柴家村安居。绵绵延延至今600余年矣!独自吾九世祖讳三省者坟墓失所记。支派无可阙疑者盖有年所,今何幸吾族嘉宾叔祖自博山崮山庄来也,询知为三省祖后裔,即稔吾九世。三省祖自明天启间已徙居固山家焉。家于斯即聚族於斯,其坟墓亦即卜兆於斯,即吾固山祖。父老亦太息者久之,因慨然於生者之聚散有数,逝者之灵爽其默默。指示於不可见者,即在斯乎,即在斯乎!时间清同治四年岁次己丑章邑十八世孙廪生念泽援临文不讳之义,谨记其略。
辈行命名字:广一念一启一象一树一本一惠一荫一寿一履一云一景一统一宗一丕一振。(十七世是“广”字,现已传到“惠’’字辈。固山庄柴姓共63人。
名胜古迹:
淄博是一古老的土地,名胜古迹众多。东部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淄齐国故城。文物古迹浩繁,有“地下博物馆”之称;中部有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先生的故居;南部山区有我国北方少有的“博山溶洞"群;北部平原有堪称“北国江南”的马踏湖;西部有被誉为“天下村’’美名的周村,经过修茸,再现了历史商埠重镇的风采。
临淄是淄博的一个辖区。临淄齐国都城:位于原临淄县城西部和北部。故城分大、小两城。总面积达60余平方华里。地上地下文物遗迹丰富。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殉马坑:环绕于一座“甲’’字形石椁大墓周围,坑内殉马约有600匹。桐林田旺遗址:为龙山文化遗址。颜文姜祠:在博山凤凰山下西神头村。溶洞:位于淄博南部山中,洞内空气清新、清爽,流水潺潺,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笋、石柱、石花、石幔错落变化,景致无穷。蒲松龄故居:位于淄川区蒲家庄。
土特产品:
淄博陶瓷历史悠久,产品设计考究,造型新颖,釉彩名贵,色彩绚丽,独具一格。淄博玻璃产品,具有质地晶莹,花色新奇、工细缜密,古朴凝重的艺术特色,另外还有周村丝绸,周村铜响器,周村大酥烧饼,博山烤肉、王村醋,淄川池板梨等。
五、济南市 市中区张安新村
济南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泰山山地北缘,黄河南岸。城区面积88平方公里,人口约136.13万人。济南是山东省的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拥有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等交通设施。地处我国东部南北交通要冲。
关于济南市市中区的张安新村柴族情况:
据知情人介绍:济南市的南部原有张家庄和安家庄两个村庄(张家庄有两姓:多为柴姓,少为孟姓。)后建南郊宾馆,占用了这两村之地。因此.,葭原地址以南(约二里多)新建一个村压——即今之张安新村。张安新村里的柴族系由章丘迁来。究竟其始祖是直接迁来还是间接来,已弄不清。
1998年5月7日,我到该村调查,情况如下:
据现年80岁的柴象柱等口述:他们这里的柴家始祖叫柴玉山,当年家贫,来济南此地是给张家大尸看守坟墓的。后与姓孟的一女结婚,生下两个儿子:长子柴晴,次子柴发。柴睛有四子:贵荣、士荣、汗荣和惠荣。这第三代的四兄弟各有其后,现在张安斯村的近百户人家,三百多口人都是这四兄弟的后代。至于这些后代人和上述四兄弟的隶属关系,因无家谱记载,已分不清了。
关于第二代柴发,迁到济南市南关,也有后代,他们现在究竟有多少户、多少人口?因失去联系,也无所知。
据柴象柱说:他父叫柴启运,祖父叫柴念纯,曾祖叫柴广(什么)的情况,这和章丘刁镇柴家村族谱中的辈字:“广(十七世)、念(十八世)、启(十九世)、象(世)、树(21世)、本(22世)、会(23世)、荫(24世)”中的辈字有了联系(估计可能在其十六世前后,有人到章丘老家去联系过)。但在他们这里却在“象”字之后按“宗、延、玉、方、宪、肇、云、庆、四、昌、吉、良”等字排下去了。其“宗”字和章丘那边柴族的“树”字平。从此又分叉了。柴象柱说:他以上的祖先传到他是第七代,由此推算其代相当于章丘柴家村的第14代人。
(据柴象柱、柴象森口述)
名胜古迹:
济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名胜古迹众多。大明湖、千佛山和趵突泉被称为济南三大名胜。
济南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地下水涌出地面,形成泉群。众多的泉水,使济南获得了“泉城”的美誉。自古有72泉之说,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和金线泉为有名。其中趵突泉以其波浪翻滚,势若鼎沸而居众泉之首。大明湖位于旧城北部,湖面浩大,湖岸垂柳依依,湖中荷花飘香,名胜古迹点缀其间,景色迷人。千佛山古称“历山”,又名舜耕山。满山苍松翠柏、花草遍地,亭台楼阁掩映其中,风光秀丽。山腰有唐贞观年间始建的兴国寺,寺内千佛崖有隋开宝七年至唐贞观年间雕造的佛像多尊,城内还有五龙潭公园,万竹园公园,金牛公园等处游览佳地。特别提及的是趵突泉公园中是李清照故居,并有李清照纪念堂。金字匾门庭内部郭沫若题“一代词人”四个大字。门两旁柱上郭沫若题写的还有一幅楹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土特产品:
济南土特产品品种多样,主要有五香扒鸡、糖酥煎饼、罗汉饼、高梁饴以及刺绣、羽毛画。
六、山东滕州市和江苏沛县、丰县的柴族
成立统一支谱简介
滕州市是战国时期的滕国故城,位于山东省南部,在邹城市和枣庄市之间,在津浦铁路线上。向西过微山县和微山湖,是江苏的沛县和丰县。它和沛、丰二县很近,在1980年前后,滕州市西岗镇柴里村等柴族代表和江苏沛县等地柴族代表,深感木本水源,编叙宗谱,联系和团结族人之重要意义,乃相互走访串联,于1980年前后,费了十多年的‘时间,征访了数百村,虽未能全统一起来,但毕竟还是统一了山东滕州和江苏沛、丰二县的16个村庄,编成了一支柴氏宗谱。编入柴氏宗谱的16个村庄是:
滕州市的:杨家疃、柴里、柴楼、高庄、陈楼、蒋庄、邓寨、段楼(迄今约600余人)。
有丰县新安集的80余人。
有沛县大王庄、韩阁的50。余人。柴洼、邓元、姜马庄、鹿湾乡、小苗寺等地约1余人。
当时入谱者700余人。(迄今将近800人)这些柴氏族人代表们,为编写这部柴氏宗谱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在山东柴里吃住几年时间,才于1990年定稿,印刷出书。印了部。
这部柴氏族谱分两卷,内容齐全。有前言、(利用台湾柴氏族人寄来的资料)堂号(平阳堂)柴氏村坡图、线路图、柴氏族显赫(历代名人)、族谱、编纂生源(后世当以30年续一次入谱者)、各脉叙、凡例、监修、世系图、后记等计345页。
七、滕州市
西岗镇柴里东村、张汪镇柴楼村、东郭镇虺城店村、羊庄镇南塘村
(一)西岗镇柴里东村
始祖于1366年由山西洪洞迁来。始祖名字失传。据先说,原有龙凤谱,经多次查访无踪迹。由于老谱失传,没有辈字。十几年前外出查访到巨野县营里公社柴庄村,前后两村大约3000余柴姓人。前柴庄有记载,从洪洞迁居到现在18世一26世。
整修草谱,滕州市三郡的柴姓人,大约有三到四千人。柴里的辈次是:玉、清、殿、东、永、良、齐。现在五世人有殿至齐,“永”在15世。按1990年叙草谱,没有和巨野县统一。如统一“永”在22世。按南唐村清朝支谱推世。
柴里村现有90户,350多人。
据1997年9月13日柴永胜信和1998年5月8日笔者去访问时柴永胜等人口述。
(二)张汪镇柴楼村
始祖柴永春,据传是从明洪武二年由山西搬迁到平阳府——现在山东的邹县。后从邹县又搬迁到现在的柴楼村,开垦田亩,安居下来。
我村的辈字是:永、茂、吉、祥、开、元、绵、传、家、远、书、礼、继、世、长、昌、广、枝、荣、扬。共个字,现已传到了“远”字辈,属第十代人了。
我村居民40户。包括段楼、陈楼、高庄、郭庄、邓寨,都是从柴楼搬迁出去的。
我村的名人有柴生坤,他在四川省成都市的铁道部第二设计院任保卫处处长。
(据柴传美1998年2月4日来信)
(三)东郭镇虺城店村
家谱序:柴氏始祖迁居于此,据自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伊始,迄今约600年之久。始祖为志大、志刚胞兄弟二人。始祖卒后葬于南部,祖茔于南河之畔,坟迹至今仍历历可望。据传始祖来于山西洪洞,古大槐树处为迁民出发点。
志大、志刚二祖,各有其子,其子又各有几传,迄今究有多少代,因无家谱详考,已无法查明,至今可辨者仅东西二支。东支为志大所传,西支为志刚所传。我族系属志刚之后。东西两支世居于村者约250户以上,人口约U00余人。迁居于外者人口亦不少于此数。(外迁的大都在邻近县乡.不少人家还和虺城店有来往)。
祖虽出于一宗,但孰远孰近,实难分清。数十年来·族中人屡有建议,建立宗谱之愿望。但终因各方条件限制未能如愿。如今时过境迁,生活均有改善,故对建谱要求更为迫切。有鉴于此,今有族中长辈,发起倡议,为使后之子孙对宗祖族系不再失传,共制此谱。谱字世,以作后传。卷内亦将迁来本村之祖姑王氏一家附录于内,对本系宗祖迁居外地者,亦尽加详载。希诸后辈,依此为宗亲族系之考监。
关于排行辈字问题:已知柴里老谱的后8个字是:昭~修一培一正__可一以一作一则。
虺城店这一支接上面起为:建、继、学、玉、春、彦、兆、怀、敬、朴、作、金、邵、荣。全、凤、来、大、界。龙、柏、天、道、云。虺城店的另一支,同我村的“继”字辈起为:景、广、茂、同、召、显、贵。裕、后、庆、堂。(“堂’’字等同我支的“邵"字。)
(柴春荣供稿)
(四)羊庄镇南塘村
吾祖谱失存,今据发现洪武年间的碑记载:先祖从山西洪洞两次迁滕,分赴山东、江苏两省,距今24代。今距碑文考之,始祖柴茂松(坟墓失考)先居于滕西十里奋,避兵荒流于沛。二世祖予贡,复返于滕之东南善崮村,卒于康熙二十二年葬于小官庄(今小赵庄),三世二位,迁居于是,即今之小赵庄。四世长支三位,次支三位,后族人渐繁,已散居四方……清道光癸卯秋,族众议修谱事,无不欢欣赞成。甲辰十月告成,且立十六字以排行。自十一世起庶得一脉相传之义,而不忘木本水源之思也。
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桂月九世孙守仁敬识。
根据老家谱所传:从十一世“昭”字排起即:
“昭、修、培、正、可、以、作、则。用、广、昌、多、其、光、自、若”。这次修谱,将“多”改“盛”,“若”改为“强"。又后续8个字,为:“枝、繁、叶、荣、常、发、润、祥”。
这次修谱范围:仅山东的东南部、江苏的北部。计人口1300多人。两省的个市地,60多个村庄。迁到外省市的有黑龙江、新疆达克苏、云南、四川,没去征访。计划于1
999年元月日将宗谱印刷完备。
我南塘村柴氏有60户,男丁170人。男女合计约360多人。我村在外工作的有:
江苏邳州市检察院柴培中
滕州市人大副主任柴学志
52 滕州市物价局副局长 柴正玉
枣庄日报社总编 柴可立
枣庄市薛城区检察院 柴修义
(柴正连供稿 电话0632—2910081 邮编
2775260)
名胜古迹:
主要有北辛文化遗址、滕国故城、薛国故城、龙泉塔及雪山抗日农民训练班旧址等。
土特产品:
主要产品有樱桃、莒子梨。其他如板栗、黄梨、大枣、玫瑰红苹果等,已被列为全省商品生产基地。
八、齐河县
大柴庄、小柴庄、柴洼、前屯、靖庄、牛集齐河县和长清县的柴氏是一个支系。长清县的柴氏是从齐河县大柴庄迁去的。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黄河下游北岸。东南临济南,南接长清县。该县柴族聚居的村庄是:大、小柴庄,柴洼150户480人(属德州),前屯村68户230人(属德州),靖庄21户74人(属德州),牛集l
5户48人(属德州)。
名胜古迹:
玉皇冢:在焦庙乡的张庄,是商朝文化遗址。
土特产品:
桑梓店的红枣以量多质优著称。
九、长清县 大池子 小池子
长清县在济南西南40华里。北与齐河县相连。该县柴族聚居的村庄是池子村(大、小池子二村)95户295人。属齐河柴氏分支。
柴氏族谱序云:
从来族之有谱有三善言:日尊祖、日敬宗、曰睦族。尊祖则本源正,敬宗则昭穆序,睦族则仁让兴。谱之所系岂浅鲜哉!如我氏一族其来远矣!
前明洪武年间,始祖讳朋,自山西洪洞县迁居山东济南清邑仁里前屯村。生二世祖讳芪,传至五世而祈居。可旺祖居城东池子,可爱祖迁居肥邑靖庄,尚仁祖住居牛家集东西两柴庄。均系嫡祖,各支各叙。
余支谱罔修,诚憾事也。至我朝——清光绪戊戌年清明祭扫,合族人群相商日:期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求木之荣者必培其本。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戌。柴氏族系之,缺世愈远而愈失矣!叉何怪乎视一本如路人,待骨肉若睚眦哉!於是有余叔永川、孙风翥,冒风寒劳奔走,不辞触处序抄之苦。余侄本兰、风冈考旧碑,访故献,几经缕析条分之功,庶乎前十三世字复而名紊者皆为叙明迷流;而失源者咸归嫡脉。今又预卜十字以待来世排序之次,而谱书以辑告成。属予为序。余思谱之未修,亲疏难识,长幼莫辨,同宗增涣散之忧;谱之既修,别派明支,重本笃亲;合族庆萃聚之乐,则信乎以之尊祖而木水源,祖德昭也。以之敬宗而左昭右穆,宗法立也;以之睦祖而兴仁讲让,族情洽也。一举而三善备焉。谱之所系,岂浅鲜哉!后之子孙更能缵绪之、修明之,继继绳绳,相传千万世而无替焉!是又余等所厚望也夫!
光统二十六年岁次庚子相月上浣儒生宾
谨志
分支文
始祖至三世分为四支,有传者叙之,无传者缺之。长支传安,次支传善、传言,三支传东双,世世相继,脉胳分明。源流有据。惟四支传东文一世,下无可考,故缺之无叙。大略言之,以示后世子孙,一目了然之尔!予卜十字,开列于后:本、凤、修、鸿、庆、衍、明、振、兆、祥。
议卜十字,开列叙后:基、德、绍、历、思、道、法、绪、康、平。
图解:
大池子小池子
长清县在济南西南约40华里,有大池子和小池子两个村庄。基本上都姓柴,约有百户人家。这里的柴氏家族是从齐河县的大柴庄分来的,长清县和齐河县的柴氏家族是同一支系的。是同一个祖先。各支各叙。
长清县池子村95户,295人,男145人,女150人。
名胜古迹:
灵岩寺:位于县城东南的灵岩山南坡,寺建于北魏。主要建筑有千佛殿、大雄宝殿、御书阁、钟鼓楼、辟支塔等。千佛殿内的40尊宋代彩色泥塑罗汉,被誉为“海内名塑”。孝堂山郭氏墓石祠:建于东汉初,是我国现存早的地面房屋建筑。五峰山:位于县城东南公里,为名山游览胜地。西侧有始建于南北朝。东魏武定五年(547年)的莲花洞石刻造像。小屯商周遗址:位于县城南约105公里处。唐宋佛教遗址:在县东南张夏镇。
土特产品:
主要有张夏产的泰山白梨、张夏玉杏等。
总结上述,现在人口户数住址如下:
齐河县前屯村68户,230人,男112人,女118人(属德州)。
长清县池子村95户,295人,男145人,女150人(属济南)。
齐河县靖庄村21户,74人,男、36人,女38人(属德州)。
齐河县牛集15户,48人,男23人,女25人(属德卅)。
齐河县柴庄150户,480人,男230人,女250人(属德州)。
(1998年5月8日柴修福出示家谱并面述)
两县柴族居民合计349户,1127人。
十、郓城县 三沌乡(原唐庙乡)柴周庄郓城县位于山东西南部,与梁山、嘉祥、鄄城县、荷泽市、巨野县为邻,。三沌乡又位于郓城县的南部。
序摘日:稽查史章,吾族乃鼻祖柴王讳荣后裔嫡孙。徙居鲁邑郓城县西南三十里堤口安居(地势高,有居高临下而无畏意),取名柴堤口。后数裁裔孙旺盛,群芳冠鲁。叵测天之风云,约宋丰年间,朝纲不振,烽烟袅瘴。适值吾族与北邻村(现武安集镇)宋氏族为某事争辩,风波叠起。虽理胜,族势颃颉,安知彼族狐假虎威,数次抛石欺吾族门。是可忍,孰不可忍!吾门议决,子夜矛之,事果。(一说吾族获罪于宋君王)。为避满门屠祸,异乡遁之。然而乡情母念安忍抛割。为铭裔孙,族人各兜黄土,顷刻起一大丘,志柴土圉堆。迄今遗址尚存,柴宋不结秦晋遗俗。呜呼兮,苍天暝暝,雨泪倾盆。但从三十六策,西出阳关,秋风萧瑟。故吾氏原族谱史册失踪,迄今弗得稽查,谁人携于何乡。时有先祖勇且智,怀古情,隐居“孔府鹅鸭厂"外祖庄宅,距柴堤口南九里。经数年人口兴旺。然而先祖遗训铭志肺腑,怀复兴故土之志,壮龙归大海之胆。先祖肇良乘明永乐帝大赦天下之间(1403--1425
年),毅然回迁,择柴堤口南沿三里处崛起新庄。其前辈肇良祖几经数年稽查,获得不少昔年失散柴族。如:①柴堤口西十里处五里井村周氏族实乃柴族人的匿名,唤姑母夫家姓。②巨野县柴楼③梁山县南柴村④江苏省沛县柴楼⑤河北省柴氏村⑥柴氏族不称庄名者皆为昔年柴堤口迁出者。联盟会议,为铭后人,勿忘族史志柴周一家通族,号新庄为柴周庄。鹅鸭厂吾族永塘号柴家坑。吾祖林墓地为柴林(古籍依旧,每逢节时,必有祭奠),迄今吾族暨以上等处,长幼井井有条,亲密无间。共举肇良为柴周庄始祖,并和作律诗一首,瞻前顾后,衍延流传如下:
衍世排辈起字
肇绪芝晟忆思省,忠厚传梦彭东廷。
锡居永为一朝龙,光良作伯世崇敬。
复兴礼义宗源隆,昊兆树懋昌衍弘。
政泰恩惠丽景臻,天宇祥瑞苗咸荣。
延用迄.今,衍世到25代人了。本村现有50户,约0多人。
(柴朝斌(代人>供稿)
电话0530—6821043
名胜古迹:
有肖崮堆遗址(商朝),位于郓城西北李集乡
杨集村东。郓城唐塔,位于城内东非隅。
土特产品:
鲁西黄牛、猾子皮,即青山羊羔皮,运销国外。
郓半夏为诸产地之上品。

十一、曲阜市
息陬乡柴家峪、柴小峪 书院镇南张羊村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京沪铁路贯穿其境。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平原占71%,境内山脉属泰沂山脉。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的故乡,系我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曲阜是柴氏家族的发源地。曲阜城内的阙里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也是孔子居住的宅地。孔子的学生高柴受教于此。高柴是柴氏鼻祖柴举的祖父。由此推论,曲阜也是柴氏家族肇始的发源地。
由于年代悠久,沧桑多变,原始柴族祖籍地具体所在因世代变迁流动,已无据可考。今曲阜境内的柴家峪,柴小峪村及孔林后的南张羊村柴氏聚居点,其家谱、祠堂、碑记等历史文物皆被毁无存。难与古柴氏始祖相通连。无从考证。
柴家峪、柴小峪在解放前均属邹县,解放后划归曲阜。柴小峪村是从柴家峪迁出的,现均属息陬乡,两村相距仅半华里。
(一) 息陬乡:①柴家峪
柴家峪在邹县城东35华里,曲阜城东南25华里,1946年从邹县划归曲阜五区。该村现有502户,1896人。其中柴氏38户,247人。
始祖柴闻志,据传是从山西头迁来(山西头古名叫东野村)现仍归邹县。但至今确无一户柴姓人。柴姓的老林也在山西头村坡西。而后林确在小峪村,住宅相连。柴氏祠堂确在柴家峪内。原先,后林很大,土地很多。据我记忆老林有石碑,是清康熙年间立的,老祖人是大明时代的。村中有祠堂,面积很大,大门为遮堂门,大殿。后堂楼,多房屋,庙地很多,林很大,已有代人。有木匾和谱,“文革”中被毁。在柴闻志后……辈字断了几代已难弄清。尔后有:国、守、纪、映、方、朝、学、九、士、福,无辈一代。后续如、建、.克、允、松、会、宏、福、瑞、海,加上以前共代。目前传到“海”字。我们又往下拟续30个辈字,即:海、桢、东、润、地、历、代、衍、青、铭、忠、正、志、万、立、雨、洽、育、春、生、兴、业、承、航、繁、英、贤、建、颖、辉。
柴家峪在清初迁到孔林后一支,村名南张羊村。此外,迁到邹县西保店村和邹县城南、城东和城西的各有数户。
已故名人有:清康熙朝柴汝兰,任四川南城兵马司,其子柴天锡,其孙柴朝禧曾任广东省廉州府灵山县知县。柴家峪有武术传统:民国初年,有铁臂大王柴崇,能折弯茶杯粗的铁棍。
(柴洪英供稿)
②柴小峪村
粜小峪(或称小峪村)。
始祖已无可考,据老年人传说,迁此已近600年。
我村祠堂、碑文、家谱,均在“文革”中被毁。
我村按辈份的排字,听老年人说:亭、克、允、松、宏、福、瑞。
我村柴姓350户,10多人。
我村柴松鹏曾参加抗美援朝,归国后在河南省任县长。现已退休,无联系。
有迁到东北的,数不多,也无联系。
(柴会真供稿)
(二)书院镇南张羊村
我村柴族是从柴家峪迁出来的,约有350年
左右。传说:“先有石家林,后有张羊村。我调查只有从“继’’字辈向下清楚,有九辈人:继一争一季一起一景一德一会一洪一林。向下没辈字排了。我村1002人,800亩土地。柴氏有504人,全部座落在村南边。
我村较有名的人是柴诚(原名柴会海),任山东省建设厅副厅长(1998年去世)。
另有柴会玉,曲阜师院毕业,1976年去世。
还有柴会宣,1939年同柴诚在抗大学习。回家后受到国民党各种酷刑,但坚贞不屈。
柴庆林,任市长助理;柴洪臣任市经委科长。
柴洪山在山东省建材局任局长。
(柴洪泉供稿)
名胜古迹:
主要有孔府、孔庙(连在一起),规模宏大,建筑各殿也是华丽堂煌,孔庙中碑亭甚多,多系书法珍品;还有,孔林(很宽广辽阔)、鲁国故城,颜庙(即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庙)、周公庙、少昊陵等。
土特产品:
主要有香稻、楷雕、碑帖、尼山砚等。
十二、邹县西保店村
邹县古称平阳,紧接柴氏发源地曲阜南面。是中国亚圣孟子的故里。所以人们把两地合称为“曲阜、邹县、孔孟故乡”,来说明人杰地灵。
高柴在孔门学习,当在曲阜阙里。其子和孙柴举居于曲阜是一般常理。而邹县紧连在曲阜南边虽不是柴氏族的发源地,也是发祥地。因为汉初的名将柴武的家是平阳,其孙柴文,晋末为平阳太守,仍然定居于平阳,可见现在的山东邹县,正是我国柴氏家族的成长温床。从目前分布于许多地方的柴姓人家,世代都相袭“平阳”的堂名,特别是浙江现在的柴氏后裔,都说他们南方的始祖都是从平阳(现在邹县)迁去的。想从邹县的老家谱中找出线索,查明他们的老祖们来龙去脉。从现在查到的资料看,曲阜的柴家峪和小柴峪(解放前属邹县)都无线索。
西保店村
西保店村有柴氏居民户,邹县南有6户,邹县东有3户,邹县西有2户,综合起来,仅有31户。我们从前面曲阜县柴家峪外迁的人口中,可以看出来,这里的31户柴族人都是从柴家峪迁出来的,而且是近、现代迁出来的。这与千百年前外迁江南的柴族同胞根本是联系不上的。
十三、沾化县 冯家乡柴家村
沾化县位于鲁北平原徒骇河下游,北临渤海,西邻无棣县,西南与阳信县毗连,南和东南分别与滨州市、利津县相接,东北与东营市的河口区接壤。
冯家乡柴家村的家谱序言(摘要)
吾祖迁居始自洪武,原系山西洪洞县人。谱系记载,分住沾化、章丘、寿光、胶州,只留一支守祖。
始祖初来沾化,洪荒世宙,不克修理族谱。后至四、五世上,知溯根源,要务明追远为良。叙谱之道,自此开始。孰知大清咸丰五年,洪水泛滥,房屋破坏,族谱尽失……光绪十五年,兆迁深明同宗合族之道,意欲垂修族谱,众皆颂之。……因族谱尽失,名号概无可考,但坟墓犹存。自始祖至十世祖尚可分清。
十一世家谱重修开始,能记忆者家谱标其名字,难追寻者述其辈行,其中二支有条不紊,这次重修族谱不过是补阙拾遗。以为敦宗睦族之助。
八
大清光绪十五年梅月十 世孙
九
协中
衍禧 敬书
兆迁
调查表
(一)十一世祖以上的族谱,咸丰五年因水灾损失,名字没留下。十一世以下有较详记载,没有排辈的字,而是依据长支个人所用之字往下排。如:
十一世祖讳国周、国忠、国英。
十二世祖占“元”字,如:三元、祯元。
十三世祖占“永”字,如:永升、永馨、永治。
十四世是单字,所用之字带木旁如:林、梅。
十五世占“有”字,如:有壁、有现等。
十六世是单字,所用之字均带草字头。
十七世占“文”字,如:文魁、文祥、文正。
十八世占“中”字,如:荣中、宁中、协中。
十九世占“兆”字,如:兆温、兆良。
二十世占“东”、“云”字,如:秀东、云亭。
二十一世占“玉”字,如玉良、玉江……
二十二世占“保”字“昌”字、“瑞”字,如:保科、
吉昌、瑞武等。
二十三世占“德”、“寿”字,如:德成、寿增等。
二十四世占“村”、“金”字,如:香村、金星等。
二十五世占“明”字,如:树明、海明等。
柴家村现有326户,1250人。
(柴家村村委会供稿)
名胜古迹:
杨家古窑群(东周)位于富国镇东杨村北2公里徒骇河东侧,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特产品:
海产毛虾、螃蟹,畅销各地。芦苇作为造纸原料,运销天津、青岛等地。
十四、单县 柴王楼
单县位于鲁西南南部边缘,苏鲁豫皖4省的结合部,属黄河冲积平原。从陇海铁路的砀山车站下车北行,约公里即可达柴王楼。
柴王楼柴族初谱自序云:
以迁单(即现在单县,也叫单城县,早年名叫单父)始祖柴永基为始,原藉山西洪洞县。为避兵荒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7)携带家口来单父城东南约三十五里柴王楼安居,世代务农。由于勤耕苦读,中进士。御赐确山县令。始祖子三:世泰、世和、世长。
从三世起,辈字为:宗、金、景、元、兴、心、广、明、德、绪、克、念、志、作、贤、勤、俭、持、家、训二十字。1986年起又定个字,为:忠、厚、传、邦、远、圣、书、继、国、长、孝、义、守、古、道、仁、义、礼、智、昌。现已传到“念’’字。近百年来子孙分居本县27个村庄,约三千余人。
(据柴兴光、柴德成、柴广先口述)
名胜古迹:
主要有琴台、百狮坊、百寿坊、古文化遗址。
土特产品:
青山羊、猾皮、肠衣、鲁西黄牛、双季无籽西红柿、单县羊肉汤等。
十五、巨野县 营里乡前柴庄
巨野县营里乡前柴庄位于巨野县的南部。我村始祖柴开吉,自明洪武初由山西洪洞县迁居兖州府巨野县城南重凤集。四世祖迁居武邑城(城武县)东北45里柴庄。
我村原有碑文,在“文革’’中失考。有家谱在清朝嘉庆年间,遭贼匪放火烧掉,于1955年重修家谱。我村有按字排辈的碑刻,修谱时是按碑刻修的。辈字是从五世开始的。用的字是:先宗孟仲叔,季存化伶迁。后又续16个字是:永兴继昌德(自)培龙光良功作伯世守事长。又续28个字是:接前裕后序家常,本固枝荣名愈扬,根深叶茂绵延远,凡衍盈升苗裔祥。现已传到“功”字辈上。前、后柴庄,梁山、郓城共500余户,合00余人。我村的名人柴自温,现在是台湾省官员。
(柴培环供稿)
名胜古迹:
主要有麒麟台、昌城遗址、禹梁山汉墓、秦洞云霞、梵塔朝晖、文庙等。
土特产品:
红枣、鲁西黄牛、青山羊。
十六、烟台市 芝罘区柴族概况
烟台市位于山东半岛的东部,是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烟台依山傍海,山环水抱,景色迷人。年均气温12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秀丽的山色和迷人的海岸风光,使烟台成为一座得天独厚的海滨城市。市区辖芝罘、福山、牟平、莱山和开发区,市府在芝罘区。(原烟台市)
经过调查,现在烟台的柴氏族人多系外县(市)和外省籍人来烟台工作而安家落户的。尚我发现其族籍地在烟台的老户柴姓人。这从下列简表可以看出:
姓名工作单位原籍
柴润禄市血防治中心河北省南宫枣强县
柴继堂烟台五金批发站德州市宁津县孟集乡小柴村
柴亚杰烟台电视发射台阳谷县
柴吉瑞烟台灶气管道公司平度市
柴永肾烟台饮食服务公司祖籍云南适潍坊
柴修福铁路公安所长齐河县赵官镇靖庄
柴法全市政工程处潍坊市北宫大街
柴法令在外贸局仝上
柴建光中保开发区分公司寿光南柴乡南柴村
柴建明市政府调研室仝上
柴宗岳烟台建筑公司济南市中区张安新村
柴树基烟台市建筑设计院章丘刁镇柴家村
柴寿建
柴振阳烟台合成革厂河南省孟津县
柴佩章
柴树森
柴洪太
柴润鹏
柴国纲
烟台名产及名胜古迹
烟台水产资源丰富。鱼虾久负盛名。在浅海及潮间带有244种动物和63种植物繁衍生长。烟台土特产绒绣和刺绣以及绢花、首饰。烟台素有“果乡”之称。所产苹果,品种多,质量佳。张裕公司的酒,三环造锁集协和公司的锁,畅销世界,誉满中外。
烟台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①烟台山位于市区北部,三面环海,高约百米,明代曾设烽火台于山顶,西侧有革命烈士纪念碑树立。山顶设置航海灯标,为茫茫大海中的鱼船指路明灯。黎明可观赏大海日出,夜晚可俯瞰港湾明灯万盛。②毓璜顶位于市中心。顶端毓璜庙殿建于元朝。顶峰上一高楼耸立,其中曲径迂回,可俯视全市。③南山公园果树成林,凉亭棋布。动物园颇吸引游人。④博物馆座落于市中心,原为福建会馆,始建于清朝,内有古雅大殿,彩雕戏楼,青石山门等。
十七、平度市
城关镇桥北村、柴家沙戈庄、城关西辛家庄、两目镇流河村、兰底镇柴家洼村
平度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东以小沽河、大沽河为界,与莱西市和即墨市相邻;西与西南以胶莱河为界,与昌邑县和高密县相望;南与胶州市毗邻;北与莱州市接壤,全境东西长69公里,南北宽65公里。总面积3167平方公里,人口约1296万人。现辖22镇23乡。境内河流有余条,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区,大陆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年均温度11.9度。
自然资料丰富,矿产主要有金、石墨、大理石、滑石、萤石、石灰石,其次为铁、铜、钾长石、石英、石棉、蛭石、金红石、磷矿石等,共多个矿种。农业上,人均耕地2.2亩。主要作物基本实现了良种化,被定为国家“四化一供”试点县:
本市柴族有5个主要聚居点。兹叙述如后:
(一)城关镇桥北村
据填表人柴吉安称:“北关村我大爷说我今年89岁,具体事我也说不清,据老辈人说,咱这支柴姓很早从四川迁来山东章丘县,后从章丘迁来斗度桥北村。咱老坟在城南,碑刻是万历八年,碑已不存。”没有老家谱。
柴姓上六辈人是柴零文、凤鸣、世广、作庆、守春、修祥。再往上说不清。我家堂在文化火革命中上交,都烧啦。上五辈人在牌位上的祖名我父已想不起来。
桥北村现有11户,40多人。
(二)柴家沙戈庄
是从桥北村迁去的。这村柴姓祖先叫柴英,他有三子:
一子在柴家沙戈庄继续定居。现有110户,500多人。(另两子一搬迁到城关西辛家庄,一搬到两目镇)
(三)城关西辛家庄
现有柴族90多户400多人。
(四)两目镇流河村
(在平度市东北边境)。现有30户,1多人。
(五)兰底镇柴家洼村
(在平度市南部)柴族100多户,约有500人。
名胜古迹:
①天柱山魏碑:镌刻于县城北50华里天柱山摩崖。②另有天柱山铭和天柱山残刻等。③汉王舍人碑(东汉):1882年12月出土,螭首,龟蚨、碑文12行,行十几字不等。光和六年(183年)立。④即墨故城(春秋):俗称朱毛城,约建于春秋,位于县城东南60华里处大朱毛村(现属古岘镇)一带。⑤六曲山古墓群:位于县城东境的六曲山山脉上。有战国和汉古墓葬近四百座。⑥岳石文化遗址(新石器):位于县城北60华里处东岳石村东南。⑦高家民兵抗日联防遗址:位于县城东北大泽山下高家村东。1977年被列为省级革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土特产品:
大泽山葡萄:是传统的地方名特产。尤以“大龙眼”品种为优良,产量占大泽山葡萄总产量的80%以上。这种葡萄穗大粒饱,肉丰汁甘,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声誉。
十八、德州市 宁津县 孟集乡小柴村
德州市位于华北平原、山东省的西北部,是中共德州地委、地区行署驻地,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陵县、平原、武城县及河北省故城、景县、吴桥县为邻。公路畅通,铁路有津浦铁路、德石铁路,客货运输均很发达。
本村柴氏始祖柴进表,大约在距今300—400年之间从沧州一带迁来。据说是水浒传上的柴进与本始祖同宗。也有说和柴荣同宗。保存有老家谱。始祖柴进之下,依次是二世柴应东,三世柴延亮,四世柴加盈,五世柴严,六世柴梦,七世柴仁杰。以下按次是:守、国、复、玉、德、长、金、宝。现在“宝"字辈达成年人,到“宝"字辈是十五世。下边是:振、*、中、华,均未达成年人。
本村柴姓共32户, 117口人。
本村柴姓有一商人,叫柴德庆,号柴吉堂,在烟台市市府街5号。其子柴长兴是烟台市城建局总工程师。本村柴长正在烟台市打捞局,是造船工程师。
柴德恒在北京市晨兴街小草厂5号
(供稿人:柴德华、柴金华)
电话0534一一587]299
名胜古迹:
苏禄国东王墓:位于北郊长庄乡北营村。墓地肃穆壮观。周围松柏长青,墓前有石雕华表、翁仲、石狮、石虎、石马、石羊,排列在墓道两旁。
土特产品:
德州西瓜:瓜肉细、纤维少、汁多甘甜,味似冰糖,品质优异。德州“五香脱骨扒鸡”:加工细,配料全,色味佳,营养丰、外形美,被视为丰产佳肴和馈赠礼品。无核柿:果色鲜红,皮薄,果汁细腻,无核,含糖量高。
十九、枣庄市 山亭区山亭镇大岩店村
枣庄市位于鲁南,地形东北高西南低。东与平邑、费县、苍山县接壤,南与江苏省铜山县,邳县为邻,西濒微山湖、昭阳湖,北与滕州市、邹城市接连。因水陆交通方便和煤炭等矿藏资源丰富,为明、清两代民族工业萌发地之一。境内峰峦迭嶂、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所关注。枣庄早在唐宋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山亭区在枣庄北部。枣庄市交通方便,薛(城)枣(庄)铁路是联系薛城至枣庄的主要干线,与京沪铁路在薛城相接。公路四通八达。
山亭镇大岩店村早始祖不知何名。仅从滕州(原滕县)志记载,是从明朝洪武年间(1377)年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已历六百多年。后在清道光二十四年,从多年搜集的资料中查找到九世祖柴茂松,续成二次修谱(1844年印成),老谱现存6部。1998年族人又集聚30多人从事修谱工作,历经一年,于1991年1月新谱出版。
大岩店村排辈用的字,前八世已失,从九世以后的“辈"字依次是:茂一予一魁一志一栋一经一王(立王旁)一立一;(三点水旁)一全一召一修一培一正一可一以—作一则一用一广一昌一盛—其一光一自一强一枝一繁一叶一荣—常一发一润一祥。现已传到25世的“作”字了。
据1999年1月三修族谱后统计,我们这一支600年前从山西洪洞县迁到滕州的,仅调查一、二年时间,很多分支没查着后人,大约占半数。只统计入谱的人数已有3000余户,10000多人。但这些柴族人不在一地。据老谱记载:明末战争,曾有族人两次迁到江苏、河南,还有迁到安徽的。至今那里还有人,现已续在新谱之中。大多数族人仍在枣庄市的五区一市的辖区内。
外出参加工作,较出名的有①1943年参加革命的副县级干部柴正安。②微山县观城镇山东青年企业家柴修印。③山亭区教委青年干部柴可中。④枣庄市邮电局退休干部,大力支持编谱工作的柴培连。⑤山亭区山亭镇经委、青年干部实业家柴培群。⑥江苏省铜山县郑集乡大楼村青年企业家柴文玲。⑦江苏省铜山县黄集乡黄桥村干部柴洪诺。⑧台几庄区医院柴传银。⑨枣庄市山亭区山亭镇退休教师、40年内积极搜集资料联系族人编谱告成的柴正斌。
名胜古迹:
枣庄市内名胜古迹很多:有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滕文公遗址、毛遂墓。汉代匡衡墓(位于峰城区,王庄乡贾庄村北0米处,墓前有一石碑上刻“汉丞相乐安侯匡衡之墓”)。万亩石榴园、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
土特产品:
棠阴石榴:果实个大、皮薄、酸甜可口,风味别致。品种有大红袍、小红袍、大青皮、大铁皮、软籽、冰糖等多个品种。以软籽、冰糖两种为有名。凤凰岭梨:特点为麻点青皮、个大核小,汁液丰富、脆甜味香。刘庄小枣:玲珑剔透,脆甜爽口。柿子:以牛心、鹅黄、磨盘、满堂红等品种。
(柴正斌供稿
二十、滕州市小赵庄南塘岩店《柴氏族谱》简介
(一)从一修“族谱叙"可知其该支族来历(源)
族谱叙云:我柴氏族源于山西,于明洪武年间(1377年)从山西洪洞县迁入山东滕县(今滕州市)十里奋定居,因遭明兵焚,谱牒失传。惟遵碑文考之,自始祖柴某某相传十一世矣!八世以上名讳无可考。仅从碑文记载有九世祖讳茂松公,若尊其为一世祖论述。先世居滕西十里奋,避兵乱流于沛。二世祖予贡复返于滕之东南善崮村,葬于杨家山前二里许小官庄右为祖墓,三世两位居于斯,即今之小赵庄,四世长支三位,次支亦三位,后族人渐繁,散居四方……清道光癸卯秋,族众议修谱事,无不欢欣赞成,甲辰十月告成。且立十六字以排行命名,自十一世起庶得一脉相成之义,而不忘木本水源之恩也。
(九世孙守仁敬书)
道光二十四年岁次甲辰桂月
议定排行十六字为:昭、修、培、正、可、以、作、则、用、广、昌、多、其、光、自、若。(自11世至22世按此排辈)
(二)从二修“族谱叙"可知其柴氏后裔分布状
况(流)
二修族谱序云:自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一修族谱至今已150余年,后族人多次外迁谋生,流散各地,族人之间日渐疏远,为联络同族同宗之感情,查访同族之踪迹,1998年2月先由十三世孙培章发起,培章、正廉、正斌联系,再和长辈等族人商议分3组进行征访,9月初在南塘正式成立“二修柴氏族谱筹委会”,数日以来征访组踏遍鲁南及苏北、皖北等地区。一区一镇往往连访3遍,历时11个月往返数千公里。征访了几十个县市、数百个村庄。根据世系总图和次支各分支派分布图,可知:世茂松
一世 二世 三世
茂松———— 子贡———— 1.魁子三
2.振子三
李李氏 宇春宇,配袁、王
坟墓失考 氏,享年76岁,
子—子贡 葬于小官庄为祖
茔,子二:魁、振。
此为次支分支祖
松茂公子孙后裔集中分布在山东的枣庄市、滕州市、临沂市、台儿庄区、江苏省邳州市、铜山县,山西省文西县等市县和乡镇村庄的64个聚居点。但实际情况是松茂公的后裔分布远不止此。正如该谱后记所云“但因我族避战乱出走人数之多,年代之远,今仍无法查找,他们出走后又与老家长期失去联系,有的与当地柴族联宗,有的自成宗派,有的至今无法查找,有的至今仍无所依从,我们殷切的盼望,不论何时何地,人丁众寡,凡我族后裔随时都可以与南塘联系,我们将采取一切补救措施,使其早日认祖归宗,以了心愿”。
(十四世孙正廉)
但愿如此。望游子早日归来!
(三)家谱图考说明:
关于一修族谱议定的排行十六字中的第二十二世的“多"第二十六世的“若”,经编委会讨论不妥,现将“多"改为“盛"字,“若’’改为“强,’字。这次修谱又续八个字为:“枝、繁、叶、荣、常、发、润、祥"。
综括上述,自始祖以下排列次序为:
一世茂松 十五世可
二世予贡 十六世以
三世魁、振 十七世作
四世志 十八世则
五世栋、伟、仪、俊、杰 十九世用
六世经、谟、士 二十世广
七世“王”字旁、适 二十一世昌
八世立、秉、次、本、增、镇、礼 二十二世盛
九世三点水“三点水”旁、守、廷、有 二十三世其
十世全、方、广、成、森、天 二十四世光
十一世昭、无、俊、明、思 二十五世自
十二世修桂(贵)庆、守(羊套用) 二十六世强
十三世玉、兴、洪 二十七世枝
十四世正、传、学、“季"(羊套用)祥、 二十八世繁彦、志、家、增、庆 二十九世叶
三十世荣 三十三世润
三十一世长 三十四世祥
三十二世发
此谱内容较完备。除上述外,还有一修族谱传略与墓表,二修族谱家传序、族谱名人传、凡例五条、规言篇、柴姓探源等。
此谱编写简明,条分缕析。自始祖及二世以下分,长、次两支,长支又分三派。叙清一支一派,方叙另一支另一派,一目了然。长支分三派,因人丁多,分布地区又广,故有长支一派、二派、三派分布图。次支因人数少分布地区也少,故在谱书上不再分派,依次排列,也很清析。这也是详略得当、清而不紊,可谓难矣。
此谱所不足者,是校对不够严谨,有错漏和不当之处,还有因标点该有却无,或标点符号用错而意变之情。
二十一、荣成市上庄镇武家村
据在烟台市工作的柴族人说,上庄镇武家村住有15户左右的柴姓人,党支书也姓柴。曾给其寄去调查信和调查表,并催了多少次,至今尚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