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柴氏人物
 
高柴

33.jpg

  高柴,字子羔,又称子皋、子高、季高(公元前521年3月15日—前393年9月9日)。比孔子小三十岁,齐国柴邑(今山东泰安新泰市楼德镇柴村)人。其身高不满五尺,相貌丑陋,但有政治才能,曾在多国为官。他品行极好,以尊孔孝亲著称。据孔子家语记载:“其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仁同周文王。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避难而行,不径不窦。”孔子曰:“柴也愚”,认为他憨直忠厚。

  孔子另一名贤徒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举荐高柴去做费邑宰(相当于今县长),其后他相继任过成邑、武邑、郈邑的邑宰和鲁国、卫国的副丞相等职。

  鲁哀公十五年(公元前480年),卫国太子蒯聩(卫庄公)在外国避难回国,与其子(卫出公蒯辄)争位,当时高柴是卫国的士师(刑官,执法官员),见卫国内乱,以政不及己,而离此是非之地。正逢子路闻难而来,要保护相国孔悝,高柴阻止他不要回卫国相府,子路不听,终遇难。

  高柴从郭门逃走,见到曾受自己断足刑罚的守门人,告知高柴一处城墙有缺口可以逃生,高柴说:“君子不逾”。守门人又指点某墙有洞可出,高柴说:“君子不隧”。后守门人为他找一个密室,避过了追杀。

  在高柴要离开时,问守门人:“过去执行刑法,而亲自断去汝足,今吾处危难之中,正是汝报怨之时,为何还再三帮吾逃命?”守门者说:“断足是我应得之罪,况汝於行刑时愀然不乐,似於不得已之情形下执行之,我岂敢抱怨。”

  孔子闻之曰:“善哉!为吏,其用法一也,思仁恕则树德,加严暴则树怨,公以行之,其子羔乎!”高柴的妻子病逝成邑,送葬的人车夹道,可见他深得民心。

  在卫国庄公、出公父子争权的战乱中,四十岁的高柴避难来到陈国阳夏县梁乡(今河南太康县高贤乡)定居,于聚台岗设立“阳夏书院”,长期从事儒家经典的传播教学工作。他教书育人长达八十八年,学子遍布黄河流域及长江南北。于公元前393年9月9日自然仙逝,享年128岁。的河南太康县高贤乡东村北,原建有高柴墓园及寿圣寺塔等。东汉明帝十五年(公元72年),高柴享受国家祭祀。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高柴为“共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加封为“共城侯”。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高柴以“共城侯”的身份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改称“先贤高人”,世称“寿圣儒贤”。


上一篇: 姜子牙
下一篇: 柴举
邳州 徐州网站建设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关键词: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