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柴氏新闻
 
寻根追祖编修宗谱是中国人的美德和光荣传统

  中国人的木本水源思想是很深厚的。木有本则繁其枝,水有源则畅其流。物皆有本,人何不然。“夫人承先祖之血统,受父母之遗体,以生以育,能无根本之思乎’’?追思亲祖的主要方式,是修谱。“谱者,所以明世系,别支派,即以寓敦宗睦祖之至谊也’’。有族谱,上可追溯高曾,下逮(音代,“到”意)九族,以联亲睦之谊,而敦教友之风。凡祖宗之潜德,父母之懿行,必欲志之于谱”(参看民国《固原县志》)

  中国人是非常重视编修谱书的。史学鼻祖司马迁据春秋时代的族谱资料,写成光照千秋的《史记》巨著;宋代司马光曾著《臣寮家谱》、苏洵著有《族谱引》。欧阳洵云:“不知先之出,如同狗“彘”(彘音知,“猪”意)朱子云:“五世不修,不孝莫大于此”。以今观点来看,古人的话,有些是言重了,但也说明了他们对编修宗谱是极端重视的。“自汉以下,家家有谱,故魏晋两史以谱学著称者甚众”。可见宗谱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中国人是非常珍惜和尊重家谱的,把它作为精神支柱。在历史上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族人流亡或迁徙,首先要带的是家谱。一位任姓者,荒年外走,跑很远路请族人抄谱,要带着传子孙。

  中国人寻根追祖的情绪是很顽强的,1989年7月,《人民画报》上刊登了一幅照片,说明是马来西亚华侨邓威廉先生,回河南邓州市寻根问祖带回来的《邓氏家谱》。从商朝开始,迄今传了114代,历时3300多年,比《孔府家谱》还多40代、早近千年,是稀世珍品。无论对编纂史志,更正资料,以及对我国上古史的研究,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邓氏家谱》的复制本,现已存入邓州市档案馆,可随时供人查索。还有报上刊登的《裴氏家谱》,也比《孔府家谱》早若干年,也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当然,《孔子世家谱》也是历史较久,而被世人誉为“非常完整”的家谱,也是非常珍贵的了。

  家谱可以使远离祖国数代的游子归来。1996年3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中报道:近两年来,留学归国人员日益增多的情况,介绍了几位留学生回国的事迹。其中有一位留学美国的女专家,是研究有机化学的某女士,她自我介绍说,她出生在台湾,留学美国,祖辈是河南省人。她回河南寻根问祖,看到了祖籍家乡亲人,决定回到祖国不去美国了。试想,这位女专家,她如无家谱作依据,她如何能找到亲人而决定回原籍安居呢?

  1996年8月3日,中央电视台报道“客家人”到中原河南省寻根问祖的情况说:“客家人本是中原河南汉族同胞,大约在1千年前的五代时期,为避中原战乱之祸,逃至南方谋生,到宋代时,形成了“客家人”的称呼。他们一直不忘祖辈的家乡,现在组织一行人到开封、郑州、洛阳、少林守等地寻根问祖。他们看到河南一带地方的人们风俗、人情,生活习惯和他们大都一样,又看到一些古籍文物,高兴地说:“河南是我们的老家,是祖根”。他们又到陕北祭奠了黄陵,并立巨碑留念。可见,人们是永远也忘不了祖先啊!

  由上述事例可知,不论是那个姓氏的华人。都有着深厚的木本水源不忘本思想,寻根追祖的情绪是很强烈的。这是神州华人的高尚品德和光荣传统。这也是中国人尊重传统文化、尊重历史、尊祖敬宗的生动表现。因此,它能根深蒂固,绵延不断!

  愿我们勤修宗谱,尊重和珍惜她,以她为纽带,把全家族全民族团结起来!


上一篇: 柴姓的迁徙
邳州 徐州网站建设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关键词: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