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宗谱源流
 
从炎帝姜姓到柴姓诞生的历史发展演

  过程【柴氏探源)

  关于炎黄始祖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从远古的传说开始的。“盘古开天地’这当然是神话。而三皇五帝的传说,确道出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线索。国人共尊炎黄为始祖。“炎黄世胄”,“炎黄子孙’,早已成为凝集中华民族的亲切称呼。

  炎帝和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的两个部族。相传二者均为远古时少典部族的后裔,早都生活在今陕西境内。炎帝族先于黄帝族进入中原。传说炎帝代伏羲氏为帝,被称为三皇之一。相传神农时代以后,黄帝尧舜相继起来为五帝时期。《史记》中说“轩辕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各诸侯互相攻伐,而神农氏无力征讨,轩辕练兵征服,被奉为天子,取代了神农氏”。相传炎黄两个部族,经过联合战争,到后融合为一体,形成了春秋时称为华族,汉以后称为汉族的初步基础,故炎黄共称为华夏始祖。

  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因以姬为姓。称轩辕氏。(因曾居住在河南新郑县的轩辕丘而号称)其后裔多为姬姓。传说黄帝活了一百一十岁,有二十五子,死于河南荆山,葬在陕西桥山(今宜君县北部)。黄帝生活的时代大体相当于我国氏族公社的晚期。

  炎帝神农氏 生于姜水(在陕西岐山东)遂以姜为氏。因制农具教民耕植,故称神农;以火德王,而称炎帝;因兴起于烈山,又称烈山氏。都陈,后迁曲阜。在位一百二十年而卒。传八世,凡五百二十年。

  注:《帝王世纪》云:(炎帝)纳奔水氏女,日听夭,生帝临魁,次帝承,次帝明,次帝直,次帝厘(一作来),次帝哀,次帝榆罔,凡八世,合五百三十年。八世合五百三十年,显然世系中有缺疑。此述炎帝之帝系。(参阅《姜太公全书》628页末段)

  传说炎黄二帝功绩很多。例如炎帝神农氏,教民耕植。这反映我国原始社会从渔猎进步到原始农业的发展面貌。炎帝尝百草而发明医药。这是对原始人在劳动实践中积累的治病健身的医药卫生知识史实的反映。神农氏设立集市以兴商贾。这反映了原始社会交换事业的发展。神农氏由于德隆,“男耕而食,女织而衣”,“刑政不用,而天下治,兵甲不兴而王”(《商君·书画策》)。这反映原始社会无阶级无压迫、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又说黄帝命仓颉造文字记载事物;命大挠制定干支甲子,推算天文,计算年月,发明《黄帝历》;又命其妻嫘祖教民养蚕取丝等等。这些传说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已开始由野蛮时代跨上文明时代的门槛。关于炎黄二帝的故事传说很多,我们不应把他们视为简单的人,而应看成是时代的象征性代表。

  古今人对于姓氏的观念不全一样。古人对于姓氏不象今人这样重视继承传统,沿袭固定,而是常有变动的。查阅古籍,考诸事实。可知古人有以水名、封地之地名、国名、官名、父名或祖名为姓的,也有皇帝赐姓的多种多样的姓源情况。因此,在某些姓的发展过程中,不是一直守旧不变,而是多变的。一姓会派生出多姓来。即众姓一源,或一源多流。以我柴氏鼻祖炎帝姜姓来说,自其以姜为姓之后,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出现了以官名为氏的共工和四岳,随之又出现了以封地之名为氏的许氏和申氏,接着又出现以国为姓的齐、许和孤竹复姓,以后又出现以祖父之名为姓的高姓和柴姓。

  现据《姜太公全书》中,“姜齐支裔的分布’’来看,仅姜太公的姜齐后裔发展到69个姓氏了。这仅是姜齐支裔,这一个小支派,若从姜姓的总体而论,其后裔姓氏之多,不可胜数了。从下面的叙述,可更清楚的看到由姜姓发展到柴姓的演变过程。

  共工氏 炎帝之后,姜姓,尧臣,水官。汉大学者郑玄说:共工、水官名,其人名氏未闻,先祖居此官,故以官为氏。关于共工氏的故事,诸说不一,《史记》中曾叙述欢兜和四岳曾向尧帝推荐过共工,请委以重任。尧说“不行,共工放纵邪僻,用心不正,不能用”。后,还是舜请示尧,把共工流放到幽州了。毛泽东说:统治阶级的历史书,都攻击共工”。毛泽东主席的按语是:“诸说不同,我取《淮南子·天文训》,共工是胜利的英雄。你看,‘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他死了没有呢?没有说。看来是没有死,共工确实是胜利了。

  上面是“共工与颛项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的故事,是毛泽东主席的评论。我认为这故事反映了炎帝族和黄帝族当时斗争的激烈尖锐。

  句龙社神。《史记》中还记载了一件事:“相传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死后被尊为社神(即土神)。《史记》中说:商灭夏之后,想换掉夏的社神。可是社神是共工氏之子句龙,能平水土,没有谁能比上他,故未换掉。于是写下了《夏社》,说明夏社不可换的道理。

  四岳 炎帝之后,姜姓,从《尚书》尧典等篇看,姜姓部落的首长称四岳。有大酋长继承权,也有很大的议事权。传说,尧在帝位,为继承人咨询四岳,四岳推举虞舜作继承人,又推举鲧治水。舜在帝位时,咨询四岳,四岳推举伯夷主官祭祀。传说“四岳为尧舜时掌管四时,主持方岳巡狩的长官’’。看来当四岳之官的人也是以官代氏不见其名的。四岳之官不仅是一代有,也不止一个人。

  伯夷 共工氏从孙,(即兄弟之孙)尧臣。[国语·周语]::“共之从孙,四岳佐之”。[国语·郑语]:“伯夷礼于神,以佐尧者也。”《说苑·君道》:“当尧之时……伯夷为秩宗,帝舜之时,又命伯夷担任秩宗,主管祭祀。伯夷佐尧掌四岳,(四岳:分掌四方的诸侯首领。见《史记》卷一页)佐禹治水。虞夏之时,(即舜、禹执政时)封为吕侯,建吕国”。(后失国至周,有吕尚复为氏。)

  注:现据山西省河津市,《阳村中巷柴姓老户族志》载:“炎帝传十五世至伯夷,又传四十一世至姜太公”,不知其所本。据《史记》:“从西周共和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纪年的开始。”上推至商,始有甲骨文字。再早是没文字的。

  上述所传世系,无据可考。

  孤竹君神农氏后。[史记索隐]:孤竹君,商汤所封,商之诸侯也。建孤竹国。其子伯夷、叔齐让国,其后随以国为氏。孤竹复姓由此出(孤竹国,在今河北省卢龙至朝阳一带地方。)

  吕尚——姜太公

  ——是姜姓史上承前启后发展的里程碑

  姜太公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国文艺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还是中国神台上一位居众神之上的神主。作为历史人物,历史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追认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作为文艺形象,他在诗赋小说、戏剧中,均有一席之地,被誉为大智大勇,独往独来的英雄。作为宗教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为“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护佑神。

  一、姜太公的族姓及称谓

  《史记》上说:“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说明“姓姜氏”:严格地按上古姓和氏的区别,应为“姜姓吕氏”。“从其封姓,故日吕尚”,此句意应为:按照所封赐之地名吕取氏号,故叫吕尚。)关于姜太公吕尚的称呼有多种。清代崔述专门对姜太公的姓氏加以考辨:“盖望,其名也;尚父,其字也;吕,其氏也;姜,其姓也;太公,齐人之追号也;是时,诸侯尚未有谥,而太公为齐始封君,故号之日‘太公’。师尚父者,连官与字而称之者也...…·太公望者,连号与名而称之者也……吕尚者,连氏与字称之,而省文者也”。而崔氏不承认太公名“牙"之说,不妥。据银雀山出土的汉简本,亦称吕牙。这可能是他未仕周前的初之名。

  二、姜太公生平简介

  姜尚即姜太公,生于殷朝殷王庚丁八年,己酉(公元前1211年)出生在东吕乡东吕里(今山东日照市东)。卒于周康王姬钊六年,(公元前1072年)139岁。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在他71岁归周的69年中,辅佐了四代帝王。在灭纣兴周、治国富强,推进社会发展的伟业上是功绩卓著光耀古今的。他是姜姓史上发展的里程碑。

  (一)姜太公的早期活动

  关于姜太公的早期活动不见史册。多系民间的种种传说。如卖食孟津、朝歌算卦等等。虽非全是事实,但都反映了姜尚的早期的活动非常复杂,阅历极为丰富,是一位饱经磨难的人物。坎坷的生活,造他的才能、胆识和毅力。

  殷王纣辛十四年庚中(前1141年),姜尚年七十岁,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日:“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于是西去归顺西伯(《齐国史》121页接引孟子说)。次年,姜尚71岁,隐居周渭水之阳,垂钓于石番溪(水名,在今宝鸡市东南)。西伯(周文王)出猎迂之,与语,大悦。曰:“自吾先公太公日:‘当有圣人适周,周因以兴,子真是耶!吾太公望子久矣!”载与俱归,立为师。

  (二)姜太公在伐纣灭商过程中的谋略

  其一,以美女、奇物献纣王,救文王出羌里牢狱。正如他在其兵书《六韬·文韬》中所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女有奸事,苟能因之,必能击之”。其二,三分天下,其二归周者,多为太公之谋计。文王被纣释放,太公佐周文王阴谋修德获民心,形成“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并使商都朝歌处于被包围之中的局面。为兴周灭纣大决战作好准备等一系列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谋略智慧。其三,佐武王伐纣灭商的谋略。纣辛二十年姜尚七十六岁。文王卒,世子姬发嗣立(是为周武王)。太公望为师,尊称“师尚父”。(姜尚八十三岁以女邑姜为武王妻,生元子诵。)

  (1)佐姬发观兵孟津,实行总动员。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是否响应。师尚父主持,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国。(2)牧野决战,“师尚父”谋居多。强劝武王出兵伐纣,牧野举师,一战成功。姬发十三年(前1122年),“武王将征,占卜不吉,风雨突至,鼓旗毁折,周公请师还”。太公怒斥,强劝武王出兵,武王从之,遂灭纣。此战胜利,尚父有特殊功勋。他既是统帅,又是主将。他助武王制定了谋略作战的方略,在战略战术上取得了主动权,使得牧野之战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谋略作战的样版。而且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鼓舞了士气。是年,师尚父已八十九岁。

  夏四月,诸侯尊西伯姬发为天子,是为周武王。武王初即位,受《丹书》于姜尚。武王亲录丹书之言:“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录此,作为座右铭。

  夏,武王大封诸侯于天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姜尚)为首,封于营丘(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都镇)曰齐,”侯爵,以侠辅周王室。

  (三)姜太公在兴周治国中的功绩

  其一,平息战乱,安定民心,巩固政权

  战争胜利,协助武王妥善处理一些具体问题。①封纣之子武庚于殷之旧部。实行以殷治殷,以安殷民。同时以武王之弟治殷以监之。②释箕子囚及百姓,表容商之闾,封比干墓,使受纣之害的贤人和百姓得到昭雪。③散鹿台之钱,发钜桥之粟以争取民心。……

  其二,在治国过程中的贡献

  ①告诫武王小心谨慎,收揽民心,反复告诫周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利者得天下,擅天下利者失天下。②倡导爱民之道。告诫武王要使主尊人安,要爱民。“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③教武王治国之法。“贤君治国不以私害公,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法不废于仇雠,不避于所爱,不因怒以诛,不因喜以赏,不高台深池以役下,不雕纹刻画以害农,不极耳目之欲以乱政。”④主张三宝(即大工、大农、大商)安天下。(意即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⑤创立九府园法:九府是周代管理财政的九个部门;园法是货币制度。九府园法的创立,对周初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起了重要作用。

  其三,太公封齐治国及其影响

  姜太公封齐治国的政策是很圣明的。顺其风俗,简化礼仪。开放工商之业,发展渔盐业优势。因而人民多归附齐国,使齐成为经济发达的大国。正如司马迁在《史记》里所称颂的:“由于太公的圣明,树好立国的根基”,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的强国盟主。

  姜太公的影响不于齐国,而是惠及整个中国。也不于齐国存在的几百年,而是迄今为止的数千年。历代史家、小说家、诗人、墨客几乎都有对姜太公的评论。他在中国历史上是影响大的人物之一。

  (四)姜太公的著作及其价值

  姜太公的著作甚多,著者为《六韬》、《三略》。其韬略涉及面极广。其中不但讲用兵,又讲为政、理财;不但讲选人用人,还讲辅主事君。内容十分广泛。此书经后人充实完善,已成为专门的知识宝库。并有普遍的实用性。姜太公的思想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但其哲理及各种竞争的战略,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实用性。

  关于姜太公的艺术形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姜太公本人。(这里从略)

  (五)姜太公在国外的影响

  1.朝鲜学者崔致远,早在一千年以前有诗评论姜太公石番溪跪钓处……2.《六韬》早在十六世纪时开始译成外文,在外国出版。日本是《六韬》传入早的国家,刊本也多。……日本战争年代的军校曾把此书定为主要教科书。3.《中国军事艺术》(包括《六韬》在内)是西方翻译的中国兵书,于1777年在法国巴黎出版。4.《六韬》还传入朝鲜、越南。并译成朝文、越文刊行。5.美国学者史密斯,写了如何读《六韬》,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考据研究。

  齐文公 姜太公八代传人(六代孙)齐文公,字子高,执政12年(前815一前804)卒。其孙侯以其祖之名“高”为姓,始有高姓出。

  高溪 字敬忠,齐文公孙,姜太公第十代传人。为齐国正卿。当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昏庸乱杀,其诸弟怕祸连身,次弟纠逃亡鲁国,次弟小白逃亡莒国。襄公被无知杀死,无知自立为齐君。前685年,无知被雍林人杀死,向齐大夫宣告,并请立该即位的公子。

  小白幼与大夫高侯交好,高氏抢先把小白从莒国暗中召回,立为君。这是历史上有名的齐桓公。高侯和为相的管仲及鲍叔共修国政,使齐国成为五霸之首的强国盟主。其中,高侯的功绩也是卓著的。

  注:高侯墓现在山东临淄的故城“临淄墓群’中。请看本谱前的彩照“高侯之墓”照。

  高 柴【前521—394) 字子羔,敬仲高侯十代孙。春秋时齐人,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

  封共诚侯,配祀于孔庙。孔子谓其“愚”,盖言其性之拘执也。为人智不足而厚有余。事亲极孝。

  “家语"记其足不履影;启蛰不杀,方长不折。执亲之丧,泣血三年,未尝见齿。避难而行,不经不窦。

  可见其性之拘执也。见《辞源》亥部32页

  柴举 高柴之孙,名举。柴举为纪念其祖父,又以其祖之名“柴”为姓,柴姓诞生。柴举为柴姓之始祖。柴姓诞生迄今有多少年?可参考高柴的年龄推理而计算:

  今据有关孔子诞生的资料可知: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见《史记》三卷)到1999年9月28日为孔子诞生2550年。现从《史记》(三卷)可知高柴比孔子小30岁,应是公元前521年生。又按30年为一代,柴举比其祖小60岁,应是前2441年生。此外还应知,高举决定柴姓时不会在10岁前后,应在有理智的岁左右,还应倒加年。即粜姓诞生之年约为前2461年,加上07年即是。

  由此可知柴姓诞生至今约有2460年左右,虽非准数,但也相差不多。

  综上所述,由姜姓到柴姓的历史脉络是很分明的。据《史记》中有关姜太公的论述,可列表于炎帝姜姓一一四岳伯夷。一吕尚(齐太公)。其子—一丁公(吕{及)。其子一一乙公(得)。其子一癸公(慈母)。其子一哀公(不辰)。(哀公因受纪侯陷害,被周王用鼎煮死。由其弟山代立,是为献公)献公(山)。其子—一武公(寿)。其予一厉公(无忌)。其子一文公(赤)。齐文公是姜太公八代传人。齐文公孙:高侯。高侯十代孙一高柴。高柴孙一柴举。

  说明:此表所列人名世系,不论隔代或不隔代,也不管隔代多少,均为直系,非直系不列入此表中。


下一篇: 宿松柴氏
邳州 徐州网站建设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关键词: 柴氏家族 柴氏宗族 中华柴氏文化联谊会
技术支持:邳州慧网